Linux下批量杀死进程

一台web,web访问不了,重启httpd失败,存在大量进程,只好杀掉进程再启动,可是进程比较多,不能用kill一个一个的杀吧。用到一个命令:

pkill

look up or signal processes based on name and other attributes

pkill [-signal] [-fvx] [-n|-o] [-P ppid,…] [-g pgrp,…]
[-s sid,…] [-u euid,…] [-U uid,…] [-G gid,…]
[-t term,…] [pattern]

pkill [-signal] [-fvx] [-n|-o] [-P ppid,…] [-g pgrp,…]            [-s sid,…] [-u euid,…] [-U uid,…] [-G gid,…]            [-t term,…] [pattern]

有好多参数,我这里用的是 – u 根据用户名来结束进程。先ps查看进程是用哪个用户运行的。

[root@oracle smb]# ps axu | grep httpd

root      4121  0.0  0.0 138860  2636 ?        Ss   11:10   0:00 /usr/local/apache/bin/httpd -k start

daemon    4139  0.0  0.0 138860  1944 ?        S    11:10   0:00 /usr/local/apache/bin/httpd -k start

可以看到是用daemon(还有一个root)运行,那么结束掉跟这个用户所有相关的进程

[root@oracle smb]# pkill -u daemon
另一种方法,根据关键字结束进程:
ps -ef | grep httpd | grep -v grep | cut -c 9-15 | xargs kill -9

cut -c 9-15 截取输入行的第9到第15个字符也就是是进程号。

xargs kill -9 xargs 命令是用来把前面命令的输出结果(PID)作为kill -9命令的参数

硬盘为什么只能分四个主分区

       硬盘为什么只能分四个主分区呢?这是由个人计算机初期的设计架构决定的.一开始,PC被设计成这样的启动过程,开机时主板BIOS进行自检,当一切OK后,就开始读取硬盘的第一个扇区,俗称硬盘的零扇区。   

       一个扇区的大小是512字节,这是计算机工业里的标准,无论什么硬盘,一个扇区的大小都是512字节.BIOS把这512字节的内容读出来并执行.这512字节被叫做MBR(Master Boot Record)主引导记录 .这512自己包含了硬盘最重要的信息:分区表.由于空间只有区区512字节,所以分区表的大小就有很大限制,他被设计成十分小但是又足够描述硬盘的分区情况.包括分区的开始扇区,结束扇区,引导标志,分区类型等等.  

        每个分区信息用16个字节表示,四个分区就用掉了16X4=64个字节, 这64个字节分布在MBR的第467-510字节,俗称的分区表(Partition Table)后面紧接着两个字节55AA被称为幻数(Magic Number),BOIS读取MBR的时候总是检查最后是不是有这两个幻数,如果没有就被认为是一个没有被分区的硬盘.尽管分区表中明明有数据,也会报错,告诉你系统不存在.所以,对硬盘加密的简单办法就是从MBR中察掉这两个字节.那么这个硬盘挂到任何电脑上都会显示为一个没有分区的空白硬盘.但是只要把这两个字节重新写上,数据又能读出.当然,你得知道怎么重新写上.

       如果分的一个主分区,一个扩展分区,实际才用去分区表32字节,还有两个为零。扩展分区里面没有分区表限制,想分好多就有好多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