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/var/log/message 日志可能会出现只有这一条记录以前的日志记录丢失,其实没有丢是因为syslog服务的原因。
Mar 13 04:02:06 s1 syslogd 1.4.1: restart.
这是syslog服务中的logrotate的作用,每一段时间就会把日志改名存档(archive),再重启syslogd,在log目录下会有messages.1 之类的文件,就是之前日志的备份。
查看/var/log/message 日志可能会出现只有这一条记录以前的日志记录丢失,其实没有丢是因为syslog服务的原因。
Mar 13 04:02:06 s1 syslogd 1.4.1: restart.
这是syslog服务中的logrotate的作用,每一段时间就会把日志改名存档(archive),再重启syslogd,在log目录下会有messages.1 之类的文件,就是之前日志的备份。
今天安装新服务器,(redhat5.5 、16GB内存)遇到内核变为kernel-pae,找了相关资料后:kernel-PAE,用于拥有超过 4GB RAM 的 32-bit x86 系统中,或 CPU 带有 “NX (No eXecute)” 特性的系统中。他同时支持单/多处理器系统。
PAE: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,PAE 是 Intel 提供的内存地址扩展机制,他通过在宿主操作系统中使用 Address Windowing Extensions API 为应用程式提供支持,从而让处理器将能够用来寻址物理内存的位数从 32 位扩展为 36 位。
32位linux系统,最大只能识别到4GB内存,在需要支持更大的话,就需要kernel-pae这个内核了。
具体的命令自己去man一下,在这里只介绍参数b
很多情况下,进入救援模式,或者其他意外情况下,发现/dev下的hdc或者是md0 或者是其它块设备节点不够用或丢失了。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创建一个。
用到的命令为:mknod
eg:
mknod /dev/hdc b 22 1 b代表是块设备,22是设备的系统代码,可以通过cat /proc/devices 下查看
1为设备顺序号,1就是第一个IDE设备。
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块设备。软阵列的语句为:mknod /dev/md1 b 9 2
作为参考。
建立A用户 隶属a,b组 ;B用户隶属b,c组,在A用户内建立文件“1”权限设置为chmod 707 1, 然后以B用户的身份打开文件可以打开但将1的权限设置为770后 B用户则无法访问或修改.
这是在百度里某兄台提出的问题,我一看,眨眼也迷糊了,一想是这么回事:
useradd a
useradd b
usreadd c
[root@dot5 ~]# groups a
a : a
[root@dot5 ~]# groups b
b : b
[root@dot5 ~]# groups c
c : c
[root@dot5 ~]# usermod -G b a
[root@dot5 ~]# groups a
a : a b
[root@dot5 ~]# usermod -G c b
[root@dot5 ~]# groups b
b : b c
[a@dot5 tmp]$ touch 1
[a@dot5 tmp]$ chmod 707 1
[a@dot5 tmp]$ ls -ld 1
-rwx—rwx 1 a a 32 12-24 18:26 1
[a@dot5 tmp]$
看,第一个a是属主,第二个a是所属组,b用户是bc组,a用户是ab组,可见b用户不属于a组,1的组权限为0,就是只针对a组的,所以b不受影响。
补充:
groups $username //查看用户所属组
usermod -g //修改主组 只能有一个主组
usermod -G //附属组 可以拥有多个附属组
/etc/motd即messageoftoday(布告栏信息),每次用户登录时,/etc/motd文件的内容会显示在用户的终端。系统管理员可以在文件中编辑系统活动消息,例如:管理员通知用户系统何时进行软件或硬件的升级、何时进行系统维护等。如果shell支持中文,还可以使用中文,这样看起来更易于了解。
/etc/motd缺点是,现在许多用户登录系统时选择自动进入图形界面,所以这些信息往往看不到。
/etc/issue文件的使用方法与/etc/motd文件相差不大,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:当一个网络用户或通过串口登录系统上时,/etc/issue的文件内容显示在login提示符之前,而/etc/motd内容显示在用户成功登录系统之后。
vi/etc/issue
一般的设置都是只有:Kernel \r on an \m
参数:
\d 本地端时间的日期
\l 显示第几个终端机的接口;
\m 显示硬件的等级(i386/i486/i586/i686….)
\n 显示主机的网络名称
\o 显示 domain name
\r 操作系统的版本 (类似 uname-r)
\t 显示本地端时间的时间
\s 操作系统的名称
\v 操作系统的版本
比如,我进行想设置一下本地端的时间
我们可以先vi打开/etc/issue
然后按”I”编辑. 然后写入 date: \d
然后 wq保存.
之后退出.重新登陆一下.看看设置有没有成功
那现在我们又有一个需求.
比如说,我们的服务器要在2010年8月31日10点开始维护.需要通知给其他的登陆者.
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办呢? 这里就用到了 /etc/motd了.
只要把你想说的通知写在这里,那么当别的用户登陆的时候都会提示他.